儿时玩伴已是守村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很多人对儿时玩伴已是守村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一块的内容都不是很熟悉,下面就医网小编林梵就给大家来详细介绍一下儿时玩伴已是守村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了解这一块的问题。
或许,他就是我们童年记忆的守村人。故乡的有几位守村人,年龄大小不一,有些人已经印象模糊了,但其中一位守村人是我无法轻易绕过的,他家门口有棵大槐树,他在家排行老二,我们暂且称呼他为槐二吧。那时候的槐二就
正文摘要:
或许,他就是我们童年记忆的守村人。故乡的有几位守村人,年龄大小不一,有些人已经印象模糊了,但其中一位守村人是我无法轻易绕过的,他家门口有棵大槐树,他在家排行老二,我们暂且称呼他为槐二吧。那时候的槐二就像恶作剧的幽灵,他比我们高大魁梧,爱欺负其他孩子,趁人不注意的时候还会到处捣乱,不是把别人家的孩子吓哭,就是偷偷把谁家的柴草垛给放火点了,在那个时候只要有槐二,村里的孩子们便吓得不敢出门,久而久之他成了孩子心里的幽灵,没人愿意和他在一起。初三快毕业的时候,村里人告诉我槐二出事了。槐二失去了最后一批的玩伴,以及几十年的游乐场。儿时玩伴已是守村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文丨雨亭过客
或许,他就是我们童年记忆的守村人。
——前言
“守村人”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称呼,现代发达的互联网技术造就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百度,面对这个极具乡土气息的称谓,未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网上集聚的只是一些零散的信息。
守村人往往心智不全,表现出憨厚傻的特征,他们善良热情,村里无论红白喜事都有他们的身影,你不需要特意找他们,只要村里有婚丧嫁娶的活动,他们往往不请自来。或是帮忙烧火端菜,或是帮忙搬东西,他们总是忙得不亦乐乎,临了只需要给他们一瓶散装白酒、一盒烟,再管几顿饱饭就可以了。故乡的有几位守村人,年龄大小不一,有些人已经印象模糊了,但其中一位守村人是我无法轻易绕过的,他家门口有棵大槐树,他在家排行老二,我们暂且称呼他为槐二吧。现在算来槐二应当比我大二十多岁,他个头不算高,脸上还有一块黑疤,两家相距不远,他的心智仿佛被永远定格在十二岁,透过这三十多年的光阴,他五彩斑斓的身影不断叠加,变得复杂而立体,直至变成黑白。
孩子恐惧的幽灵
九十年代初的沂蒙山区,百姓善良,民风淳朴,但是物质生活不是那么富裕,且不说冰箱电视,村里都没有实现供电,家里唯一的电器是那个锈迹斑斑的手电筒。
贫乏的物质生活没有影响我们童年的快乐,农村孩子自然有一套自己的娱乐方式,上树摸鸟窝,下河抓鱼虾,白天钻树林,晚上捉迷藏,晴空下我们唱儿歌,下起雨我们玩泥巴,无论如何总有一款游戏适合农村的孩子们。
玩的疯了总有那么几分顽皮,农忙中的父母是没有时间管教我们的,可父母有一个法宝,每当我们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只要吼一嗓子“把你扔给槐二”,再顽皮的孩子也立刻吓得不敢噤声,乖乖和父母回家。那时候的槐二就像恶作剧的幽灵,他比我们高大魁梧,爱欺负其他孩子,趁人不注意的时候还会到处捣乱,不是把别人家的孩子吓哭,就是偷偷把谁家的柴草垛给放火点了,在那个时候只要有槐二,村里的孩子们便吓得不敢出门,久而久之他成了孩子心里的幽灵,没人愿意和他在一起。
越是没人愿意和他在一起,他越是到处惹是生非,事情过去几十年了,现在看来槐二受人冷落,他需要在村里有一些存在感,可是当一切回归正常的时候,再怎么幼稚的人也会感觉到孤单。在童年的记忆里,槐二时常一个人爬到树上向远处眺望,或者躺在村里的水渠坝上,再不然就去果园弄点好吃的水果,拿回来之后分给为数不多的玩伴,或者从某处带回一些好玩的物件,只要谁跟他在一起,他都热情无私的分给大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是一个内心火热的人,对温暖充满了渴望,却因为顽皮的行为招来村民的非议。孩子们的想法是简单的,远没有想那么多,大家惧怕的是他脸上的疤,还有他张牙舞爪的怪诞举动。
无所不能的超人
因为槐二的恶作剧,他的父母承受了很多乡亲的指责,无奈他是一个心智永远不成熟的人,乡亲们也只好对他另眼相看,给予他更多的宽容。只是谁和槐二在一起,就会被村里人贴上“不良儿童”的标签,槐二身边的朋友似乎越来越少,等到我们开始上学的时候,槐二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他智商只有普通人十二岁左右的样子,早在他符合入学条件的时候,他的父母就把他送到村里的小学,只可惜由于心智成长太慢,不得已一次次留级,他的同学都快要上高中的时候,他依然待在村小学的三年级,那个矮矮的桌椅已经无法容纳一个快二十岁的小伙子,父母只好把他接回家。等到我们上学的时候,他已经辍学好多年了。或许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家似乎不再那么怕他,或许槐二感觉到自己的恶作剧让自己变得孤单,槐二开始变得懂事,他不再吓唬小孩子,也不再放火烧别人家的柴草垛,学校校长看他可怜,勉强同意他在学生下课的时候进学校玩耍。
槐二和同龄人比较心智不成熟,可和只有七八岁的孩子比较算是最聪明的,他慢慢成为孩子中间最有威望的人,一个被村里人看成傻子的人,在我们这些孩子中间找到存在感和崇高的尊严。下课的时候他带着我们做从未见过的游戏,而对他来说已经玩了十多年,玩法规矩了如指掌;放学或者放假之后,他带着我们去找树林里最大的鸟窝,去田野里挖最甜的野果,去河里抓最大的鱼虾,村里的边边角角他早已熟记于心。我们成为槐二忠实的粉丝,槐二俨然是全村孩子心里的偶像、大明星。
失去士兵的将军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村里小学的孩子走了一批又一批,槐二依然带着他们做最古老的游戏,爬最高的树,摸最大的鸟窝,抓最大的鱼虾。最后一次看到槐二在村小学玩耍的时候,我已经读初中三年级,村小学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可是槐二依然是他们心里的明星,就像他曾经是我心里的明星一样。
初三快毕业的时候,村里人告诉我槐二出事了。槐二是村小学孩子的明星,可是明星不光要带着他们做游戏,还要承担孩子们的安全风险。很不幸,心智只有十二岁的槐二没能看到这一点。依然是仲夏时分,槐二带着孩子们来到河边树林里,继续重复多年前的游戏爬树摸鸟窝,可是另外一个村里的孩子也来到这片树林。这是槐二固有的地盘,尽管他按照孩子的想法思考,可他还是坚定的维护自己的树林,自己的鸟窝和鱼虾。最后双方起了冲突,对方的孩子被打伤,村里的孩子也有人从树上摔下来,槐二的父母又一次向登门道歉,说尽好话才平息这次风波。可是从此之后,村小学的大门对槐二关上了,他只能偷偷趴在学校门口向里面张望;村里人禁止孩子跟着槐二玩耍,槐二变成了光杆司令,他玩了三十多年的游戏,爬了三十年的树,摸了一次又一次的鸟窝,还有河里的鱼虾都没有人与他分享了。那年秋天的一个寒冷午后,我趁着周末回家休息,走在路上远远看到槐二自己一个人在树林里捡树叶,形单影只,就像一个失去士兵的将军一般落寞。
当年冬天,村小学最后一批孩子被转移到镇中心小学读书,村小学关上了大门,村里启动新农村改造,槐二引以为傲的树林被夷为平地种上蔬菜大棚,上游水库蓄水变成饮水源,村里的小河也逐渐干涸,鱼虾不见了踪影。槐二失去了最后一批的玩伴,以及几十年的游乐场。
虔诚的基督教徒
失去玩伴和游乐场的槐二落寞了,或许人们只看到他不成熟的心智,却没看到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迎面走来细看,他的鬓角已经微微泛白。
他喜欢上了喝酒、抽烟,村里的婚丧嫁娶都会让他来帮忙,可是多少烟酒都填不满他的落寞,多么热闹的场面都没给他换回昔日前呼后拥的尊严,槐二日渐衰老,比同龄人要苍老许多。他的母亲信奉基督教,算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见自己的儿子吸烟喝酒,四处游荡,母亲便把他带去村里那个小教堂,在圣经和赞美诗之间,槐二又一次找到精神寄托和自身价值,他从不和别人争位置,只是默默地坐在教堂门口的一处凳子,他读圣经的声音最大,唱赞美诗的调门最高,尽管他听不懂耶和华的故事,理解不了摩西的伟大。他成了村里基督教团队最勤奋的教徒,每天准时去做礼拜,兼职负责打扫卫生,无怨无悔,风雨无阻,有哪位年老的基督教徒腿脚不方便,槐二也愿意用三轮车把他接到教堂。为了体现自己的虔诚,槐二在母亲的监督下戒烟戒酒。
人在有所追求的时候,哪怕忍饥挨饿,精神总是饱满的。大学毕业前一年的圣诞节,我遇到正在教堂外忙碌的槐二,他在向围观的孩子们讲述圣诞节的故事,语言缺乏逻辑且不系统,却也慷慨激昂,自信满满。他的心智依然十二岁,只是眼睛里又多了许多光亮。
墓地里的赞美诗和眼泪
槐二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慈祥的女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和我的母亲算是远方亲戚,每次见到我的时候,她都主动和我打招呼,向我讲述基督的伟大,福音的力量。我并不信封基督教,但是我很尊敬她,仅仅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槐二,我觉得就值得所有人敬重。
槐二的母亲去世的很突然,几乎没有任何征兆,以至于槐二心里没有任何准备,当我再看到槐二的时候,他已经跟在父亲身后,面色也不是很好。母亲告诉我槐二的母亲去世后,槐二依然保持着去基督教堂的习惯,他不再坐在门口,而是坐在他母亲的位置上,声音还是那么大,调门还是那么高,只是唱着唱着就哭了。我想他是在思念自己去世的母亲,哪怕他的心智只有十二岁,十二岁的孩子也会想妈妈。后来槐二不再去教堂,而是改成去母亲的墓地,村里有人看到他在母亲墓地前高声唱赞美诗,诵读圣经,眼睛里全是泪水。
槐二去母亲墓地的时间并不固定,有时候是清晨,有时候是午后,甚至有人听到他深夜在母亲墓地高唱赞美诗,我想他去墓地的时间就是他思念母亲的时间。他的声音在墓地里回荡,让许多人感觉毛骨悚然。最终,迫于村里人的压力,槐二的父亲和兄长严禁他去墓地,只有清明或者上坟的时候才带着他去墓地祭奠,可是那时候他已经不再唱赞美诗,只剩下眼泪。
最后一面
最后一次见到槐二是在春节休假的时候,我拎着年货走在大街上,迎面看到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身影,定眼细看原来是槐二,他重新开始吸烟,身上也散发着酒气。我主动跟他打招呼,槐二一脸惊讶的回应我“你还记得我?”
“当然,都是一个村的,我肯定记得你”;
“你在外当官了吧”槐二打了一个饱嗝,说着还哆哆嗦嗦的给我递上一支烟;
我客气地摆摆手“不吸烟,我在外面就是个打工的”;
“那人家出去打工回来都吸烟”槐二用迷离的眼神看着我;
我又一次解释“我真的不吸烟,你也少吸烟”;
“哦”槐二似乎不太理解;
本以为这次聊天就这么结束了,槐二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你还记得我跟你在学校里玩吧,还带你掏鸟窝,我还记得你好多事情......”;
“我都忘了,早就不玩了,小时候的事情了”我赶紧打断他的话,感觉有些尴尬,怕他当着路人的面,把我小时候其他荒诞的事情一起说出来。
还没等他说下一句,我赶紧从兜里掏出五十块钱给他,说了一句“给你五十块钱买点鞭炮玩,我先回家干活了”,然后匆匆忙忙回家,只剩下拿着钱一脸茫然的槐二。
槐二不缺钱,村里给他申请了困难补助和低保,他的日常生活由兄长和父亲照料,和那些无依无靠的流浪者比较,他的处境算是不错的。
年后返回单位工作,我也就把槐二的事情暂时忘记了,直到一天跟母亲打电话,母亲告诉说槐二去世了,医生说因为吸烟喝酒导致的癌症。我有些愕然,没想到那一次见面竟然是诀别,他曾经是我心中的明星偶像,童年记忆里的标志性人物,如今却溘然长逝,我的心里空落落的,早知如此我可以多和他聊几句,说说当年的游戏,爬过的树,摸过的鸟窝,还有他帮我抓的鱼虾,甚至我可以陪他在家里喝几杯酒,把自己童年忘记的事情,让他再给我讲一遍,因为他十二岁心智中有关于我记忆才是我最真实的样子。
总有些人迟早要离开,总有些事不再想起,槐二守护着我和玩伴们童年的故事,那些他还没来得及给我讲,或者我已经忘记的童年,终将不再有人想起。
☆ 作者简介:雨亭过客,山东平邑人,毕业于山东临沂大学,自学生时代起喜爱文学阅读,摄影摄像。雨亭过客自幼生活在红色沂蒙热土,淳朴的沂蒙山人性格,让他的文章流露出朴实的文风,近年来先后撰写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二百六十余篇,在军内外新闻媒体发表多篇新闻作品。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曹昱
儿时玩伴已是守村人相关阅读:
白居易与宿州市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十一岁时跟从父亲白季庚到徐州别驾任所,寄家符离。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春,从符离搬家至下邽县义津乡金氏村。白居易在宿州符离断断续续生活了二十二年,宿州的山水养育了他,这里有他童年的梦想,有他成长的足迹,有他的初恋,他把宿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
与“符离五子”的纯真情义
白居易自幼聪颖,在刻骨学习的同时,还与符离当地俊杰“符离五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五个人分别是:刘翕习、张仲素、张美退、贾握中和贾沅犀。
刘翕习比白居易年长十岁,贞元初(大约在公元790年前后)中进士。此时的白居易正在与湘灵热恋,刘翕习高中皇榜,无疑对白居易的科举之路有所激励。一句“得意忘年心迹亲”,可以看出白居易当年对刘翕习的崇拜。“偶语闲攀芳树立,相扶醉蹋落花归”等诗句,体现出白居易与好友刘翕习饮酒赋诗,穷且益坚的高雅情境。“百岁几回同酩酊?一年今日最芳菲。愿将花赠天台女,留取刘郎到夜归。”《县南花下醉中留刘五》诗中表现出,白居易与刘五兄虽近在咫尺,却难舍难分的深情厚意。
白居易与张、贾弟兄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乘闲数数来相访,雨天连宿草堂中,月夜徐行石桥上”。遇到雨天,好友就留宿东林草堂;月明星稀之夜,共同在濉河石桥上赏月吟咏。
白居易所结交的“符离五子”是其人生路途中难得的挚友、诤友、益友。多年来,他们惺惺相惜,激励共勉,“心畏后时同励志,身牵前事各求名”,相继驱车长安应试。“齐入文场同苦战,五人十载九登科”。白居易与“符离五子”,这六个好朋友之中刘五得中最早;二张应试名次靠前,只是美退连考两次方才告捷;贾氏兄弟,沅犀运气欠佳,连考三年不中,居易鼓励他“三年不鸣鸣必大”,后也得中。
白居易三十二岁时(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与元稹同授秘书省校书郎,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时任岐阳主薄的刘翕习写了一篇《秦中行路吟》寄给白居易,流露出归隐之志。白居易写诗赠好友,对其诗文予以高度评价,称之“吟之句句披沙金”,并规劝好友“须知通塞寻常事,莫叹浮沉先后时”、“君不见买臣衣锦还故乡,五十身荣未为晚”。对朋友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白居易离开符离之后,还多次来符离探望归隐不仕的好友刘翕习和贾氏兄弟。从其《新丰路逢故人》诗中“知君不得意,郁郁来西游”、“惆怅新丰店,何人识马周”之句可以看出,白居易遇见的这位故人不是刘翕习,十有八九便是贾氏兄弟。因为诗中的新丰就在流沟寺、武里山附近。写此诗可能是机缘巧遇:白居易前往新丰探望外祖母,同时探视在武里山隐居的刘五,路上巧遇故人,高兴之余,故赋诗以纪念。
和符离女孩湘灵的恋爱
白居易十一岁来到符离毓村时,认识了一个比他小四岁的邻家女孩湘灵。此时,两人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玩伴。湘灵虽为农家女,但从小天生丽质、兰质蕙心。白居易读书之余,经常与湘灵在一起嬉戏玩耍。
八年后,白居易已由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湘灵也由一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出落成一个楚楚动人的大姑娘。此间,甜蜜的情愫已在两人的心中暗暗萌发。白居易在《邻女》诗中描述了他此时眼中的湘灵:“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白居易与湘灵的恋情大约发生在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即白居易从衢州返回符离毓村探亲期间。是时,白居易十九岁,湘灵十五岁。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白居易十七岁时,其父徐州任满,改任大理少卿、衢州别驾,白跟从父亲到衢州离家两年。虽说江南自古出美女,可他寻寻觅觅,回到符离老家才发现,邻家少女湘灵才是自己今生今世的最爱。
白居易在《采莲曲》中描述了自己与湘灵在符离濉河约会羞涩而甜蜜的一幕:“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不久,白居易又返回了衢州。在衢州,白居易常常魂不守舍,湘灵的倩影总在脑海中闪现。为表达对湘灵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昼卧》:“抱枕无言语,空房独悄然。谁知尽日卧,非病亦非眠。”《夜坐》:“庭前尽日立到夜,灯下有时坐彻明。此情不语何人会,时复长吁三两声。”意犹未尽,再赋《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白居易与湘灵的恋情终于被母亲探知。白居易的父母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反对白居易与湘灵交往。白坚持非湘灵不娶。此后,白与父母就婚事问题互不妥协。
贞元七年(公元791年),白居易二十岁时,白父改任襄州别驾。白的母亲与外祖母和两个弟弟回到了符离家中,白被迫跟随父亲到了襄州。
白居易从襄州去长安游学。在长安盘桓一段时间,不顾父母亲的阻挠,又匆忙赶回符离与湘灵相会。久别重逢,他把在长安写的《寄湘灵》诗赠给湘灵:“泪眼凌寒咽不流,每临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倚栏杆独自愁。”
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五月二十八日,白父卒于襄阳任所官舍。白居易赴襄阳为父治丧结束后返回,在符离毓村东林草堂家里为父守丧四年。在这段时光里,他时常与符离五子探讨学问,与湘灵互诉衷肠。
白居易于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二月十四日及第,九月回到符离家中。他在自己高中皇榜、母亲高兴时,正式提出娶湘灵为妻的要求。白母性格偏狭、固执,决然拒绝了。离别的前一夜,湘灵连夜为白居易赶制了一双“锦表绣为里”的绣花鞋。白居易在万分痛苦中写下了《潜别离》:“不及哭,潜别离;不及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春,白居易回符离搬家。此时白居易三十三岁,湘灵已二十九岁。临来时,白再次哀求母亲答应他与湘灵的婚事,母亲仍然拒绝了。临走时,为湘灵写下了《生离别》:“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年未三十生白发!”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相对浴红衣。此情此景,是何等的悲伤!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三十七岁时在母亲以死相逼下被迫与杨虞卿的堂妹结婚。由于心里仍爱恋着湘灵,此后,他在苦闷中又为湘灵写下了《感镜》、《感秋寄远》、《感情》、《旧梦》、《夜雨》等多首包含无限深情的诗篇。《感镜》诗对湘灵的思念感人至深:“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白居易于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二月二十五日回到符离迁外祖母和小弟灵柩时,最后一次见到了恪守非己不嫁的湘灵。此时,白居易已四十二岁时,湘灵也三十八岁。他满怀内疚地写下《逢旧》诗赠湘灵:“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别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五十三岁那年,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沿汴河乘船回京途中,特意在宿州埇桥码头下船,绕道去符离毓村探望湘灵。此时,湘灵已离开符离,再也见不到三十多年来让其魂牵梦绕的人了。此恨绵绵无绝期。
对宿州山水的无限眷恋
白居易一家与宿州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令。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公与本州刺史李洧,潜谋以徐州及埇口城归国”(白居易《襄州别驾府君事状》),因拒叛军李纳有功授徐州别驾。由于武宁军所在地的徐州局势不稳,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决定于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将家眷安置在徐州辖区内的符离县毓村生活。白居易的二叔白季般,长时期任徐州沛县令;从祖叔白季康曾任徐州彭城令、宿州虹县令;从祖兄六兄,曾任符离县主簿。
白居易的外祖母一直跟随白居易一家在宿州生活。白居易和白行简兄弟俩,均由其外祖母抚养教育成人。白居易一家的饮食起居全靠其外祖母操持。从他的《唐故坊州鄜城县尉陈府君夫人白氏墓志铭》一文中可以推知,白居易和白行简兄弟俩小的时候,其外祖母跟随他们在符离毓村东林草堂生活,大概是在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白居易二十六岁时其外祖母迁往古丰县官舍独立生活。是年,白居易在符离为父守丧三年期满将要离开符离,白居易的母亲在幼子夭亡、夫君过世的接连打击下精神近于崩溃,被其长兄白幼文带回洛阳老家,其外祖母睹物伤情,既不愿回洛阳,又不愿在符离毓村东林草堂老房子生活,在符离主薄六兄的关照下,搬到了古丰县闲置的官舍居住。从符离毓村到古丰县官舍大约有五十里路程。武里山、朱陈村、流沟寺等地均在这附近。他的诗文里多次出现武里山、朱陈村、新丰、流沟寺等地名,这说明白居易经常前往这里探望外祖母和好友刘翕习。
曾任符离县主簿的从祖兄和小弟白幼美过世后也葬于符离濉南古原。白居易在《祭符离六兄文》中悼曰:“春草之中,画为墓田。睢水南岸,苻离东偏,其地则迩,其别终天。”在《祭小弟文》中悼曰:“昔权殡尔,濉南古原。今改葬尔,渭北新阡。”元和八年白居易才将其外祖母和小弟的坟迁走。
白居易离开宿州十六年,其弟侄仍在宿州生活。直至在他被贬谪江州的第二年,即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其长兄白幼文才将他们带到江州。他在《答户部崔侍郎书》中曾提到:“长兄从宿州来,又孤幼弟姪六七人,皆自远至。”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满回京路过宿州时赋《埇桥别业》诗。诗曰:“别业埇桥北,抛来二十春。改移新径路,变换旧村邻。有税田畴薄,无官弟侄贫。”其中“别业埇桥北,抛来二十春”印证了清道光十三年《白氏宗谱》和渭南《白居易年谱简》记载他在符离生活二十二年说法的无误。
他的诗文中有很多是描写宿州风土民情和秀丽风光的。
符离濉南草原上的野草为他提供了灵感,其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他十六岁时在宿州符离毓村东林草堂家中写成的。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为千古名句。
《朱陈村》一诗,描写了今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一带朱陈村的古风民俗。朱陈村民风淳朴,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有财不经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白居易对自己命运多舛,发出由衷地感叹。朱陈村可是他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啊。
另外,白居易在《重到毓村宅有感》、《题流沟寺古松》等多篇诗作中,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宿州山川草木的眷恋之情。
东方梦符祭下架怎么回事是真的吗?附东方梦符祭下架原因背后内幕
东方梦符祭攻略 东方梦符祭新手攻略
网传厦门要求旅客抓紧离厦是怎么回事?
东方梦符祭怎么踢人 东方梦符祭怎么玩
敬业福增强符图片 阿里星球敬业福增强符图片
郭艾伦怒砸广告牌怎么回事?5犯离场裁判吹黑哨?郭艾伦离场详细经过
离沪证明6小时内有效,不能离沪证明。
离开瑞丽有哪些限制?瑞丽通报离瑞政策_最新离瑞政策
王者荣耀符文页怎么增加?附符文页增加规则
友善福增强符图片 阿里星球首页友善福增强符图片
和谐福增强符图片 阿里星球首页和谐福增强符图片
以上就是林梵为您整理的最新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就医网。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pinpai/2023-01-28/64463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这个省凭什么春节游客量全国第一
- 下一篇:杜富国升级当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21岁男子撞车后向27岁“叔叔”道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3-01-28 22:19:48
- 《满江红》背后最大受益方是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3-01-28 22:19:48
- 拖德国下水 美国援乌坦克藏玄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3-01-28 22:19:48
- 央行开展22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2023-01-28 22:19:48
- 胡鑫宇失踪超百天:家属春节多处搜寻2023-01-28 22:19:47
-
2022养老金最新计算公式一览 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2022-09-07
-
15个信号暗示你怀孕了
2022-07-04
-
五险一金多少钱?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是多少?
2022-07-01 16:03:05
-
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六个档次是什么?每个月扣多少钱
2022-06-30 15:21:11
-
2022年五险一金缴费标准最低是多少?五险一金一个月大概交多少钱?
2022-08-11 09:40:26
-
社保个人缴纳多少钱一个月2022?2022年社保个人缴纳比例是多少?
2022-06-23 09:37:45
-
2022年延迟退休新消息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对照表
2022-06-23 14: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