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婴幼儿骨骼的生长

  • 2023-12-08 12:36:52    快速问医生
  • 陈更
  • 症状

如何促进婴幼儿骨骼的生长

宝宝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十分需要父母的呵护。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骨骼都非常脆弱,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会受伤。宝宝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因此如果受伤爸爸妈妈会十分心疼。想要宝宝的身体健康,一方面要补充营养,另一方面要促进婴幼儿骨骼的生长发育。那么如何促进婴幼儿骨骼的生长呢?

目录

19大婴幼儿足部骨骼问题

  1.足外翻

  在婴幼儿骨骼发育问题中,足外翻相当常见。根据统计,每千名婴幼儿之中有1~2人一出生就有足外翻问题。足外翻最明显的特征是新生儿的脚板整个儿不正常地紧贴着小腿,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子宫时,足部受到长时间的挤压,造成跟骨背屈及外翻。这通常是脚的姿势问题,而不是骨头排列的问题,出生后挤压感消失后会自然痊愈。一般出生后2~3个月内会自然改善,如果没有明显改善就得尽早送医治疗。

  Tips:父母如果发现宝宝有足部外翻的问题,可在医师的指导下,通过拉筋按摩的方式帮助宝宝的脚板尽早恢复正常。经过按摩后,90%的宝宝都能够自然痊愈。

  2.屈趾

  出生后脚趾有不正常的弯曲现象(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的第3或第4根脚趾上,有弯曲和内转的现象),绝大部分不会对足部造成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然改善。若有一个趾头跨上另一个趾头的现象(通常发生在第5根脚趾),则容易影响穿鞋,必须注意是否会造成宝宝穿鞋时的摩擦不适。此外,轻微的脚趾弯曲情况不会恶化,也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Tips:为了避免日后穿鞋时有脚趾被摩擦的问题,医师建议妈妈们可用柔软的小绳子将弯曲的脚趾固定在邻近的脚趾旁边加以纠正。此外,妈妈们也可以通过按摩帮助宝宝的脚趾早日恢复正常。

  3.大拇趾内旋

  这是一种动态的异常,主要是因为婴幼儿肌肉韧带过分活跃和紧绷,造成了大拇趾偏离另外四趾。如果妈妈经常给予适当的按摩,随着宝宝的长大就会自然痊愈。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进行纠正后的患者,在长大后仍有很大的几率会有大拇脚趾外翻的情况,可能在穿鞋时会有不适感,不过并不会对走路造成影响。

  4.跖骨内旋

  这是一种常见的骨骼异常问题,主要因为胎儿足部在子宫内受到挤压,造成前足位置内旋。一般来说,这是一种轻微及良性的骨骼异常问题,可以自然恢复正常,不必刻意治疗。但这类疾有2%合并髋臼发育不良,出现这种情况不可掉以轻心。

  Tips:在婴幼儿时期,母亲可通过按摩来帮助拉松脚筋。与跖骨内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骨内旋的患者症状较轻微,跖骨的弹性较佳,自然改善的机会较大。不过,情况比较严重者长大后仍要通过手术纠正。

  医生说:相较于其他婴幼儿骨骼问题,足外翻、屈趾、大脚趾内旋都算是良性的足部问题,不需要特别治疗也能够自然改善,只是改善的程度会受到个人体质影响而有差异性。至于形成原因,部分与家族史有关。此外,即使在孕期产检中通过超声波检查出来,通常也无法做积极治疗,以免对母亲及胎儿造成影响。

  Part2中度型

  5.骨内翻

  这是一种较不常见且较为僵硬的畸形,可能是患儿在子宫内受到的压迫时间比较长造成的。5个跖骨全部内翻,虽然不会产生足部的不便或拇囊炎,但是可能会有美观上的问题及穿鞋的困扰。通常在新生儿时期就必须以长腿石膏(从脚趾至大腿都用石膏包裹)慢慢纠正,5岁前做这样的纠正比较有效。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进入青少年时期骨骼发育定型后,就必须用手术来治疗了。

  6.先天性距骨垂直症

  这是一种严重的理性扁平足,在足底会有明显的外突畸形,通常合并有骨骼发育不良。这一类型的脚无法以按摩治疗,通常需辅助X光诊断,出生后就应手术纠正,否则会影响患儿日后走路。不过,即使手术后,仍有很大几率出现患处无力、扁平足等后遗症。

  7.Z形脚

  这种先天性畸形是非常复杂的,外观与跖骨内翻很像,它是合并后足掌屈、中足外展及前足内旋的复杂性先天异常。如果合并有跟腱挛缩,将会造成婴幼儿在练习站立或走路时的不适。如果没有及时且适当的治疗,将会导致青少年时期走路时的疼痛及后遗症。在X光的照射下,会发现小宝宝的前足、中足、后足呈现不规则的Z字型异常。

  Part3 严重型

  8.马蹄足

  马蹄足的情形容易被误认为是母体子宫内压迫造成的一般足部问题,因而容易错失治疗良机。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先天性异常,包括足部下垂、内翻、内旋和内转等足部问题。若不及时治疗,到学步期脚板将无法完全着地。

  孕期产检及早发现异常

  造成马蹄足的原因是多元的,但是如果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后代子孙罹患几率大约是一般人的30倍。有些还有合并神经、泌尿或肠胃道的先天性畸形。在怀孕前期,超声波可以看出胎儿畸形,通常经由羊膜穿刺分析会发现胎儿有不正常的基因。

  致原因及治疗方法

  马蹄足的致原因是发育不良。通常是距骨发育不良而变为较短或往内、往下偏移,造成中足内移、内翻和前足内旋,并导致最后的畸形和生长发育不良,甚至造成前后脚的大小不一。

  依照程度不同的分类

  姿势上的马蹄足是一种较为轻微的变形,主要原因是在母体内造成了挤压,用长腿石膏慢慢纠正就会变好。

  不明原因的马蹄足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变形,除了石膏矫正外,还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畸形引起的马蹄足通常合并有神经或是骨骼先天性畸形、关节挛缩,大部分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Tips:出生6~12个月是治疗的黄金时期,患者一出生就必须用长腿石膏矫正,一直到出生后第12周。治疗时通常合并跟腱延长术。患儿长大后还是可能会有大小脚的问题,但是不会影响运动和走路。

  9.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臼

  临床发现,孕期中有羊水过少、双胞胎、臀位等情形时,发生的几率会比较高。

  典型症状

  如果是脱臼,宝宝一边大腿的活动力会比较差,这类情况比较容易被发现。如果是发育不良,则一边的大腿可能有时正常,有时无法张开。

  检测方法

  1. 为新生儿换尿布时,发现有一只脚不容易张开。

  2. 换尿布时,发现有一边大腿有时可以正常张开,有时无法正常张开。

  3. 换尿布时,可以感觉到宝宝一边的大腿关节有摩擦声。

  4. 一出生有长短腿的问题。

  5. 当宝宝开始学步时,走路有长短腿的问题。

  只要符合上述任何一项,宝宝就有可能是髋关节发育不良或是脱臼,父母应该把握好治疗时机。

  医生说:髋关节发育不良或是脱臼通常不会引起疼痛,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新生儿至出生3个月内发现,可以通过穿戴脱臼吊带来矫正,预后效果也比较好。如果等到孩子到了学龄期才发现,就必须通过手术矫正了。

2如何促进婴幼儿骨骼的生长

  1、注意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维生素A、D、C和矿物质钙、铁、磷等是促进幼儿长高的重要成分。牛奶、蛋类、豆类、鱼类、瘦肉等食品中含量丰富。

  2、多运动、多晒太阳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给骨骼组织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致密。

  3、宝宝爬坐交替

  爬坐交替可以满足宝宝不愿安静坐的习惯,又锻炼了胸腹腰背及四肢的肌肉,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以后站立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爬坐交替是一项激烈的活动,消耗能量多,有助于食得多、睡眠好,从而促进身体良好的发育。

  4、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

  家长要在平时注意幼儿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桌椅、床铺等等设施都要适合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否则易导致幼儿出现驼背、佝偻等疾

  5、骑童车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

  骑童车,是幼儿锻炼身体的好方法,适当、科学的锻炼,可促进幼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但由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尚未完全完善,父母需特别注意别让孩子在骑车中受伤。

  年轻的爸爸妈妈只要坚持上文的措施,悉心呵护宝宝的健康,就能有效促进宝宝的骨骼成长。另外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为宝宝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要让宝宝吃太多的油炸食品和垃圾食品。保证宝宝的饮食健康很有必要。

3婴幼儿骨骼发育有哪些特点

  一、头颅骨发育:

  根据头围大小、前、后囟及骨缝闭合情况,来衡量颅骨的发育。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前囟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在出生时约1.5~2cm,6个月变小,1~1.5岁时闭合。

  后囟: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至迟于生后6-8周闭合。

  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于3-4 个月时闭合。

  前囟检查在儿科临床很重要,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克汀;前囟饱满常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极度消瘦小儿。

  二、脊柱的发育:

  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发育,出生后第一年脊柱增长较下肢快,1岁以后则落后于下肢的增长。

  3个月会抬头,脊柱形成第一个弯曲(颈前凸;);6个月会坐,脊柱形成第二个弯曲(胸后凸);1岁会走,脊柱形成第三个弯曲(腰前凸)。至6-7岁时韧带发育后,这些弯曲才固定。坐、立、行姿势不正及骨骼变可引起脊柱发育异常或造成畸形。

  三、骨化中心的发育:

  一般摄左手X线片了解腕部骨化中心情况以了解骨骼发育情况:正常婴儿在出生4-6个月出现2 个骨化中心(头骨及钩骨),3岁时出现4个骨化中心(三角骨、下桡骨骺);6岁时7个(月骨、大、小多角骨);8岁时9个(舟骨,下尺骨骺);10岁时出齐10个(豆状骨)。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加1,患呆小、生长激素缺乏症、小管酸中毒等时骨龄明显落后,先天性上腺皮质增生症、中枢性性早熟时骨骼发育过快,出现早熟。

4婴儿骨骼发育家长要注意什么

  一是让宝宝长时间坐着。

  很多家长一边要忙家务,一边又要待宝宝,很多时候常常只能让宝宝在车里坐着,这样既不会受伤,又可以做事,但是这样长时间的让宝宝坐着,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宝宝的骨骼比较柔软,骨骼中的钙含量不多,里面的胶质和皮肤肌肉不能承受宝宝长时间的坐姿,会导致宝宝局部的血液不流通,还可能导致脊柱变形等后果。

  二是抱姿不正确。

  很多家长都喜欢抱宝宝,这样虽然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但是如果家长长时间的采取错误的方式抱宝宝,那么就会对宝宝是生长发育造成危害。宝宝的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和定型,处于比较柔软的状态,如果脊柱长时间弯曲,没有纠正的话,那么宝宝长大后就可能有驼背的现象。

  有些家长在抱宝宝的时候会很习惯的摇晃宝宝,这样是很容易伤害到宝宝的大脑的。宝宝头部,脖子比较娇嫩,也不够坚硬,还不能很好的支撑宝宝头部,如果摇晃宝宝的幅度过大,或者频率过高就会使宝宝的脖子承受不了,就容易使宝宝的脑髓和脑壳相撞,导致脑损伤。

  三是会爬会走的时候。

  宝宝一般到会爬会走的时候骨头基本上是稳定了,但是骨骼的硬度还不够,如果过早的让宝宝学走路就可能出现O型腿和X型腿,但是随着宝宝的长大,这些都会缓解。在宝宝学爬和学走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宝宝休息,要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训练,但是家长在训练宝宝的时候不要过快,或者太用力的扯宝宝的胳膊,特别是最好不要用手拉着宝宝的胳膊,这样一不小心扯到的话就很容易造成脱臼。

  四是穿不合适的鞋子。

  宝宝可以穿鞋子的时候给宝宝买鞋就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觉得宝宝一直在长大,鞋子都是穿一阵子就不能穿了,所以就随便买买,但是如果不合脚,走起路来不舒服的鞋子都会导致宝宝的脚发育受到伤害。

5婴儿骨骼数量比成年人多

  1.婴儿的骨骼数量多于成年人。成年人体内拥有206块骨头,但婴儿的数量会多些。一个新生儿的骨架大约由300个不同的部位构成,它们是骨骼和软骨的混合物。软骨会最终固化为骨骼,这一过程被称为骨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体内“额外”的骨头会融合形成更大的骨头,到成年时骨骼的总数量就减少到206块。

  2.双手和双脚含有人体半数以上的骨骼。骨骼不是均匀分布在体内的,有些部位的骨骼数量远多于其他部位,每只手有27块骨头,每只脚有26块。也就是说,双手和双脚的骨头数量共为106块,占人体骨骼总数的一半以上。

  3.多根肋骨,影响健康。大部分成年人有24根(12对)肋骨,但每500人中会有一个人的肋骨比别人多一条,这根肋骨被称为颈肋。它生长在颈部的底侧,正好位于锁骨上方。颈肋可能会对血管或神经造成挤压,诱发胸廓出口综合征,表现为肩部或颈部疼痛、肢体感觉丧失、血液凝块等。

  4.舌骨是最“孤单”的骨头。舌骨是喉咙中一块马蹄型的骨头,它位于下颌与甲状软骨之间。舌骨是人体中唯一与其他骨头不相连的骨骼。由于它所处的位置,舌骨可以与喉和舌头协同工作,组成人类的发声系统。

  5.“骨瘤”是人类已知最早的肿瘤。骨骼是由活性细胞构成的,与人体内的其他细胞一样,骨骼细胞也易发生变,导致肿瘤,甚至癌症。骨瘤是一种古老的疾。2013年,科学家在穴居人的肋骨中发现了距今12万~13万年前的骨瘤,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肿瘤

  6.第一只假体由古埃及人发明。大约在3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第一个具有实用功能的假体——人造大脚趾。安装假脚趾的埃及人走路很接近健全人。

  7.骨骼并不是人体内最坚硬的物质。骨骼的强度和刚性都很高,能承受很大的外力;骨骼比钢铁还要坚固。但它们并不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物质。最坚硬的是牙釉质,这种物质能对牙冠起到保护作用,它的高强度是因为它拥有的高浓度矿物质,特别是钙盐。

  8.人并不直接控制骨骼。当人们移动胳膊、腿和其他身体部位时,并不是因为神经系统告知自己的骨头要移动,而是告知了与骨骼连接在一起的肌肉去移动身体部位。

  9.人类掌握骨折康复术已超过3500年。据《临床骨科及相关研究期刊》2009年发表的一项文献回顾显示,早在约公元前1600年,古埃及人就懂得了如何处理骨折。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zhengzhuang/2023-12-08/70940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第一 2022养老金最新计算公式一览 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2022养老金最新计算公式一览 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中国中医药人才库 网站地图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