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骨质疏松怎么预防
- 2023-12-22 12:36:22 快速问医生
- 症状
男性骨质疏松怎么预防
大家都知道骨质疏松的出现,会给人体带来很多影响,平时大家需要注意这样的情况出现,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进行保健,并且在日常生活当中,男性必须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事项,而且要注意调理方法要注意其中的原因,那么,男人怎么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目录
1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骨质疏松的常见误区,第一个是患者重视不够,大多数人认为骨质疏松只需要补钙,有些人出现骨质疏松,服用钙剂一个月,通过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进行性下降,腰背疼痛,驼背弯腰,患者认为骨质疏松就是单纯补充钙剂,这是一个严重误区。大多数人对骨质疏松重视不够与骨质疏松昂贵的检查仪器有关,因为骨质疏松的检查不如糖尿病、高血压的血糖仪和电子血压计方便。
再一个是医生的误区,比如骨科医生,给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做了手术以后,没有给他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就让患者回家了。过了一段时期,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钉子松动,因为螺丝钉周围导致隆鼓现象,更换的全髋假体慢慢沉降、脱落,导致手术日后的失败。现在我们国家卫生部专门有一个骨质疏松诊疗规范,规定骨科医生不能只重视骨折手术,还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否则,骨科医生要负法律责任。
第三个误区是骨质疏松患者对整个治疗周期的认识不足,因为骨质疏松的治疗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可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有一个关于治疗骨质疏松目的的共识,第一个以治疗骨痛为目的,需要三个月时间,短期治疗骨痛一般需要七到十天。然后再连续服药三个月。中医以调理症状为目的,比如对于肾阳虚、肾阴虚的骨质疏松,一般强调治疗半年左右,这样疗效比较巩固。要是以骨密度为主的,因为骨质疏松本质是骨密度的下降,骨的力学强度下降,也就是说以升高或者维持患者的骨量为主,至少得服用一年中药,服用两年西药,这是国际标准。如果是以防止骨质疏松骨折为目的,无论中药、西药都要治疗三年。
2男性骨质疏松怎么预防
1、平时应多吃含钙奶制品,多吃西兰花、花椰菜、甘蓝等蔬菜,每星期至少吃一次鱼。
2、最好每天到户外阳光下待上15-45分钟,促使身体产生维生素D。40岁以上的男性还应每年定期到医院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3、保持每日运动。运动对保持骨骼健康很重要,尤其是负重运动。如果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有规律运动,就可以在25岁至30岁获得更高的峰值骨量。而且运动可使肌肉发达,增强肌力。对骨骼健康效果最佳的运动有散步、远足、跳舞、爬楼梯、慢跑等。
4、每日摄取1000mg以上的钙质,保证骨骼基本的需要量。如果担心喝太多的牛奶(大约3杯牛奶)会造成肥胖,那么每天摄入一定量的钙制剂是比较好的选择。
5、为了延缓骨钙的流失,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是关键。食物中的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鱼肝油、深海鱼(如沙丁鱼)、动物肝脏、奶油以及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中。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动物性食品往往胆固醇含量很高,血脂高的人不宜多吃。
6、膳食中钙、磷比例适宜时,也能促进钙的吸收,成人以1:1或1:2为宜。磷在食物中分布很广泛,无论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磷。由于磷是与蛋白质共存的,因此瘦肉、蛋、奶、干豆类、花生、坚果、粗粮中含量都很高。
3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骨质疏松主要分三类,一类是排在第一位的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最大的发病人群,也是研究最多的,现在包括国际的诊断标准,都是以绝经后的女性骨量减少为准。女性绝经以后雌激素减少,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的吸收加快,骨量减少;另一方面还会导致骨的新陈代谢加快,骨的每一个再建周期会丢失一份骨量,这属于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发病率是最高的,所以绝经后的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第二类是老年的骨质疏松,特别是到了70岁以后的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骨量减少,这是骨衰老的表现。还有一种是特发性骨质疏松,发病原因不明确,多发于年轻人。
骨质疏松的高发生率还与先天因素有关,如家族的遗传因素,比如母亲患了骨质疏松,女儿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比较高。跟种族遗传也有关系,可能跟VDR基因有关,具体原因还不是很清楚,白种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最高,黄种人居中,黑人发病率很低,例如在美国生活5代的黑人和白人相比,同样的生活习惯、教育背景、家庭环境,黑人的发病率很低,而白人的发病率就比较高。
此外,一些日常因素的作用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的高发。例如比较瘦小的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建议过于瘦小的中老年女性,不要过度减肥,不仅容易出现皱纹,还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再一个饮食习惯,有些人长期喜欢喝茶,喝咖啡,尤其是喝咖啡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还有抽烟喝酒,特别是抽烟的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比较高;运动,缺乏运动的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同时药物也可以导致骨质疏松,比如长期服用安眠药或镇静剂、激素的人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所以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
4骨质疏松的病因机理
人的一生其骨量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骨量上升期,出生后骨量不断增长。约在30~35岁达到骨峰期;第二阶段是骨代谢平衡期,女性自30岁到50岁(绝经期),男性自30岁到70岁左右;第三阶段为骨量减少期。这种非病理性骨组织量减少可称为骨质疏松。如果这种减少速度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加快,导致全身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小梁骨减少、变形及变细、排列紊乱,骨骼多孔缺钙,质地疏松脆弱并出现骨痛等症状,从而易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即为骨质疏松。
一切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因素,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青春期是骨量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骨形成不足可降低骨峰值。骨峰值越小,越容易发生骨质疏忪症:影响人体骨量的另一个因素是骨丢失量和丢失速度。骨形成受遗传、营养、生活方式、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疼痛是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