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沙包能练肌肉吗?
- 2024-04-08 19:14:04 快速问医生
- 症状
打沙包能练肌肉吗?
很多男性进行体育锻炼,就是为了锻炼肌肉,但是很多人进行了很长时间的锻炼,始终没有肌肉,这主要是因为自己的训练方法有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更换训练方法,那么打沙袋可以练肌肉吗?根据一些实践证明,打沙袋是可以练肌肉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的原因吧。
目录
1锻炼肌肉的最佳方法
1、腿部肌肉锻炼
对腿部肌肉进行锻炼,能够帮助塑造大腿曲线,还能够帮助预防关节疼痛等不适哦。
仰卧抬腿
锻炼方法:将运动带缠在膝盖稍上位置,侧卧。上身挺直,用一只手托住头部,另一只手放在体前,保持平衡。然后保持这个姿势同时像分开腿一样将一条腿向上缓慢抬起,然后换腿重复练习即可。
趴下屈膝
锻炼方法:将运动带两端均固定在与脚踝同高的椅子或者是家具上,然后将运动带的总部固定在脚后跟上,身体趴着,两臂自然放在脸部下方。然后将小腿慢慢向臀部方向牵拉,1秒钟后慢慢放下,换腿重复即可。
2、腹部肌肉锻炼
通过对腹部进行集中刺激按摩,有效起到腹部减脂,塑造腹部曲线的功效。另外还能够帮助紧实腹部肌肉,让腹部更加有力量。
左右转动
锻炼方法:两脚分开,坐在球上,身体重心慢慢前移,用臀部、腰部的力量压住球,上体后仰,腰腹部先向右转,球随之滚动,然后再向左转,反复此动作即可。 注意:动作可以慢点,随着球的惯性做腰腹部的左右转动。
坐地夹球举起
锻炼方法:坐在地上,两手后撑,两腿夹球,将球夹起后再慢慢放下,反复重复动作即可。
注意:初次练习时,可以屈膝夹球,待力量加强后再慢慢举直腿。这样才是锻炼腹部的肌肉的最佳方法。
3、背部肌肉锻炼
通过对背部肌肉进行锻炼,不仅能够美化背部曲线,还能够缓解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容易出现的背痛、腰痛等不适。
坐球展背
锻炼方法:两脚分开坐在球上,两手背后,髋部向后用力使球后滚,同时上身挺胸、展背、塌腰。保持动作片刻,髋部前收带回球,身体复原后重复动作即可。
跪卧滚球
锻炼方法:双腿跪立,球夹在上体和大腿之间,双手放在球上,上体前倾,手越过球向前撑地,球在腹部位置向前滚动,脚蹬离地面,伸直腿,人体在球上做俯撑动作,最后再慢慢收回身体返回开始姿势。
2打沙包能练肌肉吗?
正确的击打可以使你很好的控制好距离,练习打沙袋还能练你的发力,沙袋每天不要打的太多,如果你是爱好的话每天不要超过30分钟,打沙袋一个是重击,一个是速度,重击次数不要过多,这样会使肩关节受伤,速度练习时间不要太长,每组20秒,以自己最快速度完成次数越多越好。
特点
打沙袋是练习实战搏击不可少的练功方法。进行打沙袋练习,可以全面检验自己的攻击威力,用所有的技法狂轰滥炸而沙袋却不会受损伤,故中外技击术中都有打沙袋的练习内容。打沙袋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用一个袋子装上沙,挂起来打就是了,有不少习武者,打了多年沙袋,却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明打沙袋的要领。分析起来,可见下列常见弊病。
①击打没有实战意识。因沙袋没有手脚,不会还手,所以练习者往往精神放松,猛打一气,可以看到在练习中威风十足,拳脚如雨,可一投入实战,就手脚僵硬,精神紧张,不能发挥平素练习的功力。这就是练习中没有把沙袋设想为一个人之故。没有将攻防、步法结合起来,有实战意识地击打。
②步法僵硬,距离不当。有些人将沙袋装上硬沙或石子,扎上马步,狠命击打,把拳面打得伤痕累累还咬牙蛮打,自认为吃苦方可练就“铁拳”,实际上这是吃无意义之苦,自伤其身。上面的拳与下面的步法配合不一致,也不可能产生多大的威力。你什么时候看见世界拳王扎马步打沙袋?人是活的,打固定物功力强大,不见得在闪电般运动实战中能用得上。龙争虎斗中一名空手道高手向李小龙表演击碎木板的硬功以示威,李小龙淡淡一笑说:“人是会还手的。”在实战中李小龙成功地战胜了对手,靠得是整体搏击技术的精纯。如果以固定、僵死的练习方式打沙袋,追求所谓硬功,就很容易在实战中被无硬功、却能在运动中流畅打出爆发力来的对手击倒。
③滥用体力,不讲节奏。打沙袋应在3分钟之内作节奏变化。多数人只会拼命狠打,不到30秒,就累得气喘吁吁,却认为是耐力不足。不会呼吸,攻击没有目的、不懂变化,就会极大地消耗体力,而效果却低劣。还有一些问题不一一列出,下面详介打沙袋的要领,习者学习领悟透彻,就会消除蛮打乱击的状态。
打沙袋可以练肌肉吗?以上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如果想要练肌肉的话,是一个比较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这样只会导致事情往不好的方面发展,当然如果你觉得这种方法不适合你的话,那么你也可以更换其他的方法进行练肌肉。
3最完整的肌肉训练方法
1、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4锻炼肌肉的方法有哪些
跑步
每天坚持跑2000-5000米长跑,能让身体心肺功能耐受性大大提高。
同时可以锻炼全身的肌肉群,是快速练好健美肌肉的基础。
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一天分早中晚做3组。
每组做25-50个,是最为快速练腿部肌肉及拉长全身肌肉线条的方法。
俯卧撑
俯卧撑适合有一定力量基础的朋友做,每次做要让身体尽量绷直。
尤其是腿部和腰部不能弯曲,每天至少做1组,每组20-50个。
是锻炼手臂肌肉和力量的好方式。
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常见的练腹肌方式之一,不占用场地。
也很适合在家开展,仰卧起坐建议一次做30个以上。
哑铃
想要锻炼肱二头肌的朋友可以试试哑铃,通过手臂对哑铃的提拉。
强化局部肌肉的锻炼,每次至少做50个。
才能有效强化肌肉的形状。
游泳
会游泳的朋友,不妨试试每天去室内游泳池游几圈。
游泳比跑步练肌肉更有效快速,
且肌肉线条会更为修长漂亮。
5锻炼肌肉的健身器材介绍
锻炼肌肉第一法宝:哑铃
哑铃很便宜的,在网上可以淘一个,既简单,又经济。该如何使用哑铃?
哑铃耸肩
此种训练方式主要锻炼斜方肌,站立用双手握住哑铃,用肩部提高哑铃,整个臂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增加力量。
上斜哑铃卧推
哑铃凳调成上斜角度,哑铃凳调节成上斜角度。双腿撑住地面,双手抓牢哑铃,慢慢放下哑铃,时间超过1到2秒。哑铃大概平行于乳头位置,双手使哑铃平行举起。胸部保持紧张状态,想要得到更好的效果,可以收缩一下胸肌。
此种锻炼方法主要锻炼前三角肌、肱三头肌、上部胸大肌。
哑铃俯身侧平举
双手抓牢哑铃,弯腰,弓背,手肘微曲,举起哑铃与肩平行,返回时,注意感觉背部缓慢回收的负荷。
注意患有腰部疾病的朋友们不要用此方法锻炼。
此种方法主要锻炼三角肌后部。
哑铃正面推举
此种方法非常简单,锻炼肩背肌肉群。
直立拉举哑铃
双手握住哑铃,直立身体,肘部向外拉举哑铃,知道哑铃位置比肩膀高,缓慢还原,感觉肩部肌肉得到刺激。不要弯曲上身,保持直立。
此种方法主要锻炼斜方肌。
哑铃锻炼方法有三四十种之多,在此不多加介绍,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在线咨询我们。
锻炼肌肉第二法宝:杠铃
曲腿硬拉
1、双脚呈八字形站立,杠铃放体前,屈膝俯身,双正握杠铃,握距约与肩宽或宽肩,头稍抬起,挺胸腰背绷紧,翘臀,上体前倾约45度。腿肌用力伸膝提铃,稍停。然后屈膝缓慢下降还原。为提高锻炼效果,屈膝下降杠铃时不让其触及地面
2、拉到最高点时,双肩尽量外展,抬头挺胸,停滞3秒钟。还原,重复。
目标肌群:竖脊肌、也能锻炼到臀大肌
直立杠铃弯举
1.身体直立,中握距(同肩宽)正握杠铃,垂于体前。两上臂贴紧身体两侧、向上弯举,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肱二头肌上,至肱二头肌完全收紧稍停。
2.然后缓慢控制的还原,以使肘部得到完全的伸展,如果屈臂则难于刺激到嵌入肘弯的肱二头肌下端。标准次数组应刻意伸直胳膊;但8次以下(承重较大)为避免肘关节和肌腱无谓受伤,应保持胳膊自然的屈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