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腿部疼痛怎么办?

  • 2024-05-03 19:10:55    快速问医生
  • 陈更
  • 症状

运动后腿部疼痛怎么办?

运动是每个人都做过的,那么运动后出现腿部酸痛也是比较常见的,疼痛的无法正常活动,影响睡眠,腿部酸痛通常是因为做了剧烈的运动造成的,是因为长期不运动也会出现肌肉疼痛的现象,小编为您介绍下运动后腿部疼痛怎么办。让您早日恢复健康

目录

1运动后补充什么营养比较好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注意补水。炎热的天气里,普通健身者在30摄氏度气温下进行1小时量较大的运动,汗液排放量便可达到3升以上。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就可能出现疲劳、头晕、恶心、肌肉痉挛,甚至昏厥等脱水症状

  对运动强度不高的健身者来说,出汗量不会很大,只要在运动前后各喝1至2杯水即可。一般对以减肥为主要目的的健身者来说,运动前应喝1杯水,运动中应每隔30分钟喝1杯水,运动后应再喝1杯水。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在水中稍微加些盐,口感有淡淡的咸味即可。对大运动量的健身者而言,运动前应喝2杯水,运动中应每隔20分钟喝一杯水,水中不但要加少许的盐,还要添些糖。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够添加一些蜂蜜。这样可以使健身者在运动中保持足够的血糖。

  补水的同时,还应该多补充矿物质。因为健身者在运动时,很多矿物质会随着汗水丢失,其主要成分为钾和钠。建议健身者可以通过多食用水果或蔬菜来增加矿物质的摄取,如:香蕉、橙子、蘑菇、花椰菜、花生等蔬果。

  在饮食上,由于运动后人体内能源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大量消耗,尤其是夏季消耗更大,所以一定要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身体所需的营养元素,且最好荤素搭配。可以少吃多餐,多吃水果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品。运动后最好别吃太油腻的东西,吃含水分高的食物有助于及时补充身体体液。

  综上所见,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的重要性,所以在和小伙伴愉快的玩耍后,也不要忘了对自己身体的照顾,要有失也有得,才能有更好的身体状况。只有及时对身体盐分的补充,才能不对身体造成影响。在消耗大量体力的同时,对自己身体多照顾点没什么不好的,所以也要记得多补充维生素C。

2运动后腿部疼痛怎么办

  在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之后,往往会出现肌肉酸痛。这种肌肉酸痛不是在运动结束后马上发生的,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因此称为延迟性疼痛。特别是那些对抗地心吸力的动作和对抗来自较强阻力的动作,更容易产生肌肉酸痛,动感单车就属于后者。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反应,但如果你真的不想有这种经历的话,你可以降低训练强度。

  在发生了肌肉酸痛之后,我们可以采取做伸展运动、涂抹药膏、冰敷、温水浴及桑拿浴等方法减轻疼痛。不过,以上方法都只能提供短暂的解脱,在运动时,我们就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锻炼负荷,不要一味逞强;

  2.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

  3.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对即将练习的局部肌肉动得更充分;

  4.运动后要注意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重视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

  肌肉酸痛多是由于肌肉损伤所引致,正如其它运动创伤一样,必须让受损的肌肉得到足够的时间康复。如果真的无可避免,在构成肌肉酸痛的训练课后,就只好多给予一、两天的时间休息了。

  另外,有的人因为锻炼后会因为热,出汗直接去洗澡,这样会对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心脏有一定的负担,特别是运动完去蒸汽,这样会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心脏不适等问题,因此,运动后要休息10分钟左右再去洗澡。

3运动后的哪些不适需高度重视

  头痛

  许多人运动会不但没有达到想要的健身效果,反而头痛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运动时,交感神经较为兴奋,如果缺乏适当暖身,或进行非规律性的运动时,就有可能会导致头痛症状。大部份头痛发生,只要休息,就可获得改善。但预防胜过治疗,应确实做好运动前的暖身,让身体提早做准备,或是避免太过剧烈的运动。

  腹痛

  腹痛是运动后很多人会出现的不舒服状况,常发生在跑步者身上。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现象,目前仍众说纷纭。比较具有共识的说法为血液含氧量不足、核心肌群无力。呼吸不顺畅、饭后立即运动,甚至缺水,也有可能导致短暂腹痛。预防腹痛发生,运动前适度的伸展暖身也很重要。此外,建议正餐后约两小时再运动,让食物尽量完全消化,可降低腹痛发生的机率。

  肌肉疼痛

  肌肉酸痛,主要因为肌肉出现微小损伤,或是迟发性肌肉酸痛,俗称铁腿,皆属正常现象,隔天应会好转。但事实上爱运动的族群,尤其是年轻族群,常遵循“痛才有收获”的观念,不小心就过度运动,造成肌肉伤害。冰敷、按摩等方法皆有效,但也可考虑隔天再从事同种运动,只是把强度降低,也会有效舒缓酸痛。

  放屁

  运动时最令人难以启齿的困扰之一,应为放屁莫属。有时候情况轻微,为短暂的胀气现象,偷偷放几下没人会发现。但万一每次运动,都像连环炮怎么办?不要怕排气,应该尽量多走动,一天走个5000步,也有助于改善肠胃蠕动,减少气体堆积,排气情形就会改善。

  小腿抽筋

  运动时的抽筋,就像一把锥子勾进肉般难以忍受。专家表示,暖身不够是常见的原因。或者因为身体电解质不平衡,也会导致抽筋。血液循环较差的人,也有此风险。例如游泳池的温度过低,末梢神经不好的人就很容易抽筋。当下应停止运动,补充水分与电解质饮料,轻轻按摩抽筋部位,切勿硬扳,以防受伤。

4运动后为何不减重反而增加

  其实,本来不运动,突然运动后的体重增加,主要不是脂肪增加,其主要的原因是身体内的糖原增加以及水的驻留。

  在运动中,我们的身体内肌糖原和肝糖水大量消耗,它们是运动中最先供能的物质,有数据显示它们在人体的总存量大约在250g到400g之间。而在运动结束后,由于运动的刺激,身体一般会比运动前储存更多的糖原。

  运动后,在合理的饮食之下,肝糖原会快速补充。在补充的过程中,身体会按照糖原:水=1:3的比例来储存大量水(这个数据是使用被广泛引用的密西根大学1931年的实验数据,最近也有研究表示这个数据的准确值应该是1:2.4)。也就是说,假如你在你身体储存了100g肝糖原的时候,还要再储存上3倍的水,也就是总重量达到了400g的重量增加。

  总的来说,因为糖原的增加和水分的储存,你的体重看上去就会是增加的了。

  运动之后仍然补充水分

  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肝糖原的合成过程中需要按照1:3的比例来储存水,但这并不是说运动完最好不要喝水,体重才能减轻。实际上,如果进行了大量流汗的运动后而不补充水分,容易使身体脱水,糖原也无法得到补充,身体反而会出现疾情况。而如果进行的是高强度、间歇性的力量练习,身体更是需要补充水分,在水分中还应补充碳水化合物,已经有实验证实,在进行此类运动的过程中补充含碳水化合物的饮品,可以有效延迟身体疲劳感,使运动更加持久。

  利用运动减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现象,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不要慌张,只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合理的安排运动,坚持进行就行了。时间长了,就能收获减重的效果。

5运动后不要马上做这六件事

  1、运动后不要马上坐下休息

  无论是参加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健身后都会出现身体疲惫、肌肉酸痛的情况。对于经常运动的人来说,运动时肌肉能获得较为充足的氧气,糖类物质分解的乳酸较少,肌肉就不会有明显的痛感。而对于不常运动的人来说,运动后出现的酸痛感会较为明显,所以此刻不要马上坐下休息,这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乳酸分泌过多,更容易加重肌肉的疲劳感。剧烈运动后应慢走10分钟,多做深呼吸,有助于肌肉尽快地消除疲劳。

  2、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澡

  运动健身后,很多人会习惯马上去冲一个热水澡。其实这个做法并不科学。运动时,体内的血液回流速度会加快,心跳也会配合运动而加快速度,如果马上洗热水澡,会让肌肉与皮肤的血液循环继续加快,这就会导致身体的其他器官供血不足,可能会出现脑部缺氧的状况,严重者还有可能导致心脏突发。

  3、运动后不要马上对身体降温

  运动时肌体表面血管扩张,体温升高,毛孔舒张,排汗增多。运动后立即走进冷气空调房间或在电扇风口纳凉小憩,都会使皮肤紧缩闭汗,以至于引起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泻、哮喘等症。正确做法应为运动结束半小时,等身体自然冷却后再进入空调房。同时,在进入室内温度较低的环境前,要把身上、头部的汗液擦干净,以防止出现不适症状

  4、运动后不要马上饮用冷饮

  健身时身体出汗很多,如果在运动期间没有注意适量补充水分,许多人会出现干燥缺水、口渴难耐的状况。如果此时喝下大量冷饮,很有可能会使喉咙、食管等器官遇冷而急剧收缩,胃部痉挛导致腹痛的现象。对于肠胃虚弱、脾胃虚寒的人,还可能引起腹泻。所以运动后应避免立刻直接大量饮用凉水。

  5、运动后不要马上吃饭

  运动后体力消耗过多,很多人会产生饥饿感,但是运动后不宜马上进食。此时如果马上吃饭的话,会加剧消化器官的负担,对肠胃健康有不良影响。

  6、运动后不要马上吸烟

  吸烟对于身体的危害非常大,运动后立即吸烟会使危害加倍。部分男士有吸烟的习惯,但是切记,运动后不可以马上吸烟。运动后吸烟会让肺部混入大量的烟雾,减少输氧量,会出现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的状况。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zhengzhuang/2024-05-03/74329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第一 2022养老金最新计算公式一览 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2022养老金最新计算公式一览 养老金怎么计算退休领取金额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
中国中医药人才库 网站地图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