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学习入手方法一

  • 2021-10-19 14:49:40    网易
  • 小关
  • 专题

  历史上,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历代医书、本草所记载的中药,也是若天上繁星,数不胜数。中药能治病,这是众所周知。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估计绝大多数人,都是心中茫然。所以,到了现在,在西方医学的影响下,很多人转向了有效成分的研究。当然,这些在中医人眼中,不过依然是中药西化的方式而已。所谓的有效成分,那已经是西药的范畴了。

  不可否认,人类历史中,确有文明与智慧的集中爆发。而中医中药可能就是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但智慧和文明集中爆发后,后人却很难完全掌握古人的思维模式,这就导致很多东西在流传中逐渐偏离了实相。正如一个大科学家出现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后人很难跟上他的脚步。所谓站在伟人的肩膀上,不是任何时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所以,人类历史上,的确有天才。人类历史上,也常有文明和智慧的集中爆发。不过这种爆发之后,很快又会遇到低谷,一切皆如四季轮回。人事有常有言,富难过三代,子孙很难有第一代的智慧与魄力,事虽不同,理则一也。

  这一点,从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就可以看出。历代的大医可以说都是从《黄帝内经》悟入的,所用之药多来自于《神农本草经》。但正如以上所讲,在智慧爆发形成典籍之后,后人在继承过程中,很难达到原有的高度。各有各的理解,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虽皆称源于内经,然多是一斑,难以窥见全豹。

  医理之流传,间或有达士,偶中古圣之意。而中药本草方面,能得真意者,则少之又少,寥若晨星。中药传承至今,已经是多凭前人的经验了。而前人未有经验之处,则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而前人的经验,也未必全对,遇到不解之处,也不知如何处理。如此下去,中药的机理愈迷茫难知。或有有志之士,以身试药,勇气可嘉,然受体质与运气影响,以自身之体会推之余人,未必全能契合。

  古人用药,多从气味而来。中药本草亦天地二气结合所成。气重于味,则中药阳气偏旺。味重于气,则中药以地气为主。气又有臊、焦、香、腥、腐,分入肝、心、脾、肺、肾,可以补充五脏之气。味有酸、苦、甘、辛、咸,亦分入五脏,可调人体升、降、化、出、入之气。药性又有寒、热、温、凉、平,分别对应于水、火、木、金、土。

  常用的中药,可以从上述原则入手,具体用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正如内经所言。有兴趣者,可以留言。空闲之余,可略讲本草之用法。望抛砖引玉,不吝为方家所笑。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zhuanti/2021-10-19/53503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