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黑”中医扎根农村24年,教出5000名村医后,决定这样做

  • 2021-10-20 15:55:14    网易
  • 小关
  • 专题

  一直有这么一句话: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很多人生病了,西医看不好就会想着看中医。

  但是,如果你去医院看病,进入诊室却发现给你看病的是个“黑中医”,你会转头就走,还是安心看病?

  这样的选择,来自非洲的迪亚拉·布巴卡尔在他的病人身上见过无数次。

  作为中国首位外籍中医博士,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中医梦想,而是用自己的医术医德向世界证明:

  外国人,也可以成为一名好中医。

  01

  西医哪有中医厉害

  迪亚拉的家乡在距离中国一万多公里外的马里共和国,爷爷是一名草医,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西医。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援非医疗队把中医带到了迪亚拉的故乡。

  针灸、拔罐等“道具”让少年迪亚拉感到新奇。

  “小时候,看到中国医生用一根银针就能治病,很神奇。

  或许,那时候心里就埋下了中医的种子吧。”

  出生于医学世家,迪亚拉自然而然地走上了医学这条路。

  1984年,刚刚20岁的迪亚拉以第一名的成绩从马里医学院毕业,获得了到中国留学的机会。

  他到中国的第一站,是北京医科大学普外科。

  因为都是西医,迪亚拉的学业进行得很顺利。

  直到有一天,在打篮球时,同学不小心崴到了脚,迪亚拉陪同一起去医务室治疗。

  没有夹板、没有药物,医生拿出针灸盒扎了几针后,同学立即就能下地走路了。

  这次经历让迪亚拉心中的种子发了芽,他不顾家人、老师的劝告,执意到教育部和大使馆申请转专业,决定弃“西”从“中”。

  1986年初,迪亚拉终于如愿以偿,转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习。

  可开始上课,迪亚拉傻眼了。

  本来中文就已经很难了,中医那一堆文言文的医书更是看都看不懂!

  尽管很努力地学习,第一次医古文考试,他还是只拿了40多分。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考试不及格。

  更让他焦虑的是,和他共同学习的8个留学生,已经有6人因为学不会古文选择退学。

  但迪亚拉不愿意放弃,他买来一堆工具书和词典,对着看不懂的文言文医书,一句话一句话的理解。

  甚至连日常娱乐,都成了看古装剧、逛博物馆。

  靠着勤学苦练,迪亚拉赶上了学习进度,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摆脱了学不会退学的命运。

  攻克语言难关的迪亚拉,一路从本科读到硕士,作为拿官方奖学金的留学生,他该回国了。

  可迪亚拉不想回去,他觉得自己学的还不够,想留在中国继续深造。

  为此,马里不再为迪亚拉提供奖学金和支持,未来的中医之路,只能靠他自己走。

  1991年,迪亚拉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并在3年后顺利毕业,成为中国首位外籍中医博士。

  02

  成为中医,却把病人吓跑了

  博士毕业后,迪亚拉选择留在中国行医,但这条路对于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黑小伙”来说,并不容易。

  整整3天,没有一个病人找他看病,他们宁可在隔壁诊室排长队,也不愿意推开他这间诊室的大门。

  直到一位女病人推开了诊室的大门,然后惊叫一声逃跑了。

  迪亚拉立即追了出去,挽留道:

  “我给你看病,没有效果,我不收你一分钱。”

  就这样,迪亚拉有了第一位病人。

  每每回想起这段经历,迪亚拉都很无奈,肤色带来的偏见比自己想象的更大。

  但在精湛的医术面前,这些偏见并非不能消除。

  第二天,这位病人来复诊,身后跟着同样受病痛折磨的朋友。

  靠着病人间的口耳相传,迪亚拉的病人越来越多,他还在其中找到了心爱的姑娘。

  中医越做越熟练,慢慢地迪亚拉察觉到了不对劲。

  和同事相比,自己的病人最多,每个月的奖金却最少,只有别人的几十分之一。

  他找到领导讨说法,却得知医生的奖金和开出的药有关,药开得贵,医生拿钱多。

  这和迪亚拉的理念完全不同,在他看来,医生开药是为了病人的健康,而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因为理念不同,迪亚拉主动把工作辞了。

  巧的是,1997年的时候,他的大学同学比尔告诉他,无国界医生组织正在招募医疗官。

  迪亚拉没做太多考虑,义无反顾地成为一名无国界医生。

  0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迪亚拉加入的项目是对艾滋病、大骨节病、麻风病和结核病的防治。

  以此为契机,他深入云南、贵州、广西、青海、湖南、四川等地的贫困山村,为当地村民进行义诊。

  那时的偏远山村,贫穷且愚昧。

  在麻风病村,一个女孩生病导致脚部溃烂,因为怕别人嫌弃,就用不透气的胶带裹了一层又一层,睡觉都不敢拆下来。

  有村子出现了一个艾滋病人,村民们害怕,父亲就把他关在猪圈里,每天通过一个小洞给他送饭。

  而在另一个村子里,因为全村只有一个水源,且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一点保护措施,全村找不到一户没有结核病人的家庭。

  迪亚拉和其他无国界医生们,不仅要为患病的病人治疗,还要承担起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

  为了消除村民对艾滋病的恐惧,他自导自演了艾滋病小剧场,在各个村寨轮番表演。

  但无国界医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想要治疗这些病人却需要漫长的时间。

  迪亚拉将目光投向了村里的“赤脚医生”。

  和现在的乡村医生不同,那时的“赤脚医生”水平层次不齐,有些只有小学文化,只能开些感冒发烧拉肚子的药,对艾滋病、麻风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并不了解。

  1999年底,迪亚拉向领导建议,让所有的乡村医生到他那里接受培训,免费还包食宿。

  在云南当地政府的配合下,迪亚拉的村医培训班开班了。

  从最基础的感冒发烧、到常见的传染病,村医们一边操作一边学习,毕业时,还能得到医生“三大件”:听诊器、血压表、温度计。

  20多年间,迪亚拉的村医培训班为多个省份的贫困山区培养了超5000名乡村医生。

  仅云南红河州,就培训了近3000名乡村医生,让90%的村寨村民能够在家门口看上病。

  为此,迪亚拉被授予2012年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荣誉称号。

  04

  传承中医

  去年,疫情爆发,迪亚拉和千千万万的医护工作者一起,奔赴抗疫一线。

  有朋友劝他:“你一个外国人,在家待着多好。”

  迪亚拉却坚持:“你们要相信中医一定能战胜疫情的!”

  同时,他还向马里驻华大使馆建议,希望他们可以采用中医抗疫。

  “我们给在中国的88名马里人,包括大使馆工作人员、马里的留学生、商人等全部用上中医药进行预防。”

  不仅如此,他还和自己的中医老师、中医机构等一起,通过马里驻华大使馆分三批向马里捐赠了20多万元的中药和口罩。

  如今,疫情逐渐平稳,迪亚拉又开始推动马里的“鲁班工坊”项目,为马里青年提供中医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中医技术与当地医疗结合,共同服务当地百姓。

  目前,他已经帮助4位马里专家掌握了60个基本穴位和基本中医药知识。

  图源中新网,侵删

  1964年出生的迪亚拉已经57岁了,来中国也已将近40年。

  这期间,中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迪亚拉的心中,中医药依旧是他心目中的瑰宝,值得全世界更多的人认识使用。

  而他自己,也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善意和热爱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zhuanti/2021-10-20/53511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