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家长质疑三甲主任,坚持病重孩子能「自愈」,你会怎么做?
本文作者:sysoon
作为医生,面临病情危重的患者和「看病带书」的家属,哪种会让你更紧张?
从医 37 年、主刀过上万台相关手术的业界医学大佬,在诊室同时遇到了以上两种情况。
坐在诊室的 4 岁患儿,室间隔缺损 7~8mm,收缩期杂音 3~4 级,手可触及震颤,医生再三确认检查结果后建议:「(心脏杂音)轰隆隆响,尽早做手术。」
一听这话,平常在大学教书的家长脸色突变:「可是我也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孩子是能够自行愈合的。」
医生短暂错愕、表情随即严肃起来:「你别搜了,我平常看都不看,这些垃圾。」
博士后家长:我觉得孩子能自愈
这不是医疗剧的剧情,而是真实发生在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心脏中心诊间的一幕,并被医疗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的镜头捕捉。这部纪录片去年 12 月 29 日首播,一经播出便迅速冲上抖音热榜第一。
该纪录片共 8 集,分别围绕产科、新生儿中心、外科、青少年妇科门诊等 8 个科室,呈现当下的儿科医疗,每周更新 1 集。
在儿科,达成一个诊疗共识往往比其他科室更难。
在门诊与患儿家长「极限拉扯」的大夫,是从医 37 年的心脏中心主任陈欣欣。即使这样的医学大佬已经看诊过 5 万多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主刀了上万台先心病外科手术,也依旧逃不过与个别患儿家属沟通时的重复与无奈。
面对陈欣欣「尽快手术」的建议,豆豆父亲却表明自己是博士后、大学教授,还查询过相关资料:自己的孩子目前精力旺盛,可以自行愈合。
但在陈欣欣看来,豆豆的室间隔缺损程度太大了:「不符合客观规律,愈合不了。」
一边是家长对于「自愈可能」的坚信,一边是医生的反复解释,诊室内陷入极限拉扯。这个镜头片段迅速刷朋友圈,不少人跟医学大佬隔着摄像机狠狠共情:「我同学患者家属带着第九版人卫来看病。」(注:「第九版人卫」指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九版医学专业教材)
图源:@你好儿科医生 评论区
最后,博士后家长依旧坚持「能正常愈合肯定比做手术好」,这直接逼疯医学大佬:「不要因为你们的溺爱、犹豫和愚蠢,害了孩子。」
也有观众读出了家属的难处,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关心则乱:「但真不应该这样子,还是要多听专业医生的诊断。」
图源:豆瓣
有时候,问题不在临床本身
比这更难的,在妇女儿童中心的 ICU。
在这里,高速行驶的救护车就是快速诊间。狭小的空间内,医生们发现,「生病」的往往不止躺在转运床上的患儿。
「这里有个 14 岁的女孩自杀,奥氮平 2 片、普萘洛尔 20 片、丙戊酸钠 10 片,洗胃后依旧处于昏迷状态,心率 120,血氧 90,随时可能需要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救护车里,患儿江江被固定在转运床上,时不时因为吞服过量的药物作用而抽搐;另一边,江江的父母陷入深深的疑惑、几度声音哽咽:孩子从小就优秀,上重点班、阳光开朗,怎么突然就这样了呢?
医生经过询问,隐约了解到江江服下过量药物的原因:「她课外班多、常常赶时间,舞蹈课老师总因为迟到骂她,但我以为是她贪玩,就一直逼她去。」
母亲的疑惑:没有让她当留守儿童,也没有打骂,怎么就这样了呢?
入院治疗第二天,主诊医生发现了江江在本院心理科的就诊记录:抑郁症。
但 2 年过去了,江江父母对于孩子合理治疗的认知跟复诊记录一样空白。
在这里,家长似乎和孩子一起「生病」了,医生们需要同时治疗双方。于是,ICU 里躺着的江江收到主诊医生送的向日葵、开始尝试不写作业;ICU 外的江江父母并排坐在诊间里「查漏补缺」。
家长:「我们的沟通很好啊,我平常是对她有点要求,但我觉得我都是为了她好」
医生:「您觉得是对她好,但您的这份爱对她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只不过,长期积累的情绪和习惯,并不容易因为几次对话就找到真正的出口,「疼痛」依旧存在。江江妈妈进 ICU 看望女儿时,给她带了一本书,病床上的女孩直接扭过了头;监护室内,一片寂静。
后来,江江的主诊医生从同事那里得知:出院一周之后,江江母女再度走进了医院。这场长达 2 年的病,跟镜头外无数的家庭一样,需要更多时间去完全治愈。
超出的责任
当然,也有时间无法抹平的伤痛。
青少年妇科门诊,16 岁的小美拿着挂号单坐下开口第一句就问:「我是不是怀孕了?」
经检查,小美确认怀孕。相对于医生的震惊,女孩神色淡定,主动要求进行终止妊娠。得知医生会马上按照规定报警,也丝毫不意外:「我知道,昨天你们医院叫的警察已经找过我了。」
考虑到患者未成年,主诊医生给监护人拨通电话、进行手术签字。但得知女儿需要手术的消息后,监护人的回复让诊室陷入长久的沉默:「男孩子有责任,营养费、手术费必须要出。」
医生联系男孩子之后,发现他刚满 18 岁:对于流产的不良影响一问三不知,甚至更加手足无措。
因为意识到问题不仅出在临床本身,儿科医生们也承担起了治病之外的角色。
纪录片里,有的女孩才上了人生中第一堂生理健康课:你知道做了(终止妊娠)手术会给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吗?你知道该怎么避孕吗?
但直面社会的隐痛,这远远不够。
有人评价,纪录片的每一集都把情绪拱了起来,对于讨论的话题却不够深入。
针对不同话题和讨论的落点,最终却都变成了医生额外的「负担」:多名医护轮流上阵陪患儿和家属谈心、为患者准备解压小礼物、在患儿情绪引导中暂代父母的角色......
图源:豆瓣
可现实生活中,忙碌的工作、快速的决策、连贯的节奏,并不是所有医生都具备「停下来」面对这一切的条件。
片中医生那些「超出的责任」,让我们窥得闪闪发光的人性和温暖,但在感动之外,却依旧需要追问医学的边界......
策划:sysoon | 监制:gyouza、carollero
图源(除特殊标注之外)、题图来源:《你好,儿科医生》第二季
丁香园是面向医疗从业者的专业平台,以「助力中国医生」为己任。下载「丁香园 App」可以和同行讨论病例 ,在线学习公开课,使用用药助手等临床决策工具,在丁香人才找可靠医疗岗位。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kanzixun/quanweifabu/2024-01-19/71229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